榜樣|拜建軍:村民致富路上的“領頭人”
鄉(xiāng)村振興需要好的產業(yè),也需要好的“領頭人”。姜堰區(qū)白米鎮(zhèn)孫舍村2017年的經營性收入僅有7000元,到如今已經增加到每年70萬元。這翻天覆地的變化得益于村里的“領頭人”,孫舍村黨總支書記拜建軍。
清晨6點多,姜堰區(qū)白米鎮(zhèn)孫舍村黨總支書記拜建軍已經在村頭的廠房里,忙著為村民們準備干活的工具。廠房旁邊的這200畝大棚里種植著蘆筍,最近一段時間,每天都有幾十位村民來這里干活。
拜建軍說:“這幾天正好蘆筍割莖稈的時候,活比較多。”
“需要我們割的時候我們就割,不需要我們割的時候,每種農活我們都干,才60幾歲的人,做這些活也不算有多吃勁?!?span style="text-indent: 32px;">村民吳蘭英說。
大棚內外,村民們分工明確,已是一幅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。拜建軍也駕駛著大型機械,捆草打包,一刻也沒有閑著。
拜建軍原是當地一家企業(yè)的管理人員,2017年回到村里當起了村干部。如何讓村民們的錢袋子鼓起來,拜建軍認為一定要發(fā)展特色產業(yè)。經過前期的調研,2019年,孫舍村流轉了200畝土地,開始種植蘆筍,并成立了專業(yè)合作社,統(tǒng)一提供技術支持、統(tǒng)一收購、統(tǒng)一銷售,激活產業(yè)發(fā)展新引擎。隨著土地經濟效益提高,村民們不僅能通過租地、務工賺取租金和工資,還學到了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,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發(fā)展紅利。
“我們給他們算了一筆賬,人均收入每年要增加到1萬5到2萬。”拜建軍說。
“我們社員越做越高興,生活越過越好?!?span style="text-indent: 32px;">村民薛桂平說。
忙完了蘆筍大棚里的活計,拜建軍又馬不停蹄地趕往不遠處的大蔥基地。
原來,在蘆筍種植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后,拜建軍思索著不能只靠“一條腿”走路,還要進一步提高抗風險的能力。這時,他遇到了一位來自遼寧的種蔥大戶,為了探究泰州的土壤和氣候是否適應大蔥的生長,拜建軍先流轉了50畝土地進行了試驗。
拜建軍說:“試下來,效果還是比較可以的,長勢也好,比東北的,遼寧這一帶的大蔥都長得好,所以說2022年我們就擴大到200畝?!?/p>
這些大蔥將在春節(jié)期間走向市民的餐桌,為村集體和村民帶來可觀的收入。五年時間,拜建軍用粗糙的雙手和沾滿泥土的腳步,帶領孫舍村老百姓走上了一條寬廣的致富路。
“選好路子,村兩委一班人帶頭干,只要是認真地干,肯定是能出效益的。我們就是根據二十大報告的思路往下走,下一步還在探索,怎么樣能發(fā)展壯大村集體經濟,讓農民更加富起來。”拜建軍說。
記者:黃楨 戴祥翔
編輯:閭巍
責編:趙倩倩
審核:吳軍
- 關注|興化市教育局發(fā)布第九批骨干教師評選擬認定名單2023-01-31
- 時政|我市召開貫徹落實省《關于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若干政2023-01-31
- 時政|泰州收聽收看十四屆省紀委三次全會2023-01-30
- 關注|全市“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”推進大會引發(fā)熱烈反響2023-01-30
- 關注|促就業(yè)忙招工 各地招聘會火熱開展 2023-01-30
- 項目|市第二中學附屬初中改擴建工程復工2023-01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