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春走基層】“我”在天塹架飛虹
開欄語:辭舊迎新之際,處處張燈結彩?;丶疫^年、陪伴家人是中國人骨子里的春節(jié)情懷,但總有那么一群人,他們舍小家、為大家,節(jié)日期間仍堅守在工作一線,在春節(jié)的煙火氣里默默守護萬家燈火。江蘇新聞廣播特別策劃《新春走基層》,在廣袤鄉(xiāng)野、在尋常里巷,在各行各業(yè)的最前沿、在生產生活的第一線,感受新時代的強勁脈搏,大家一起共赴一場春天的約定。
常泰長江大橋連接江蘇常州與泰州,從設計到施工,創(chuàng)造了多項世界第一和首創(chuàng)技術。從2019年10月開工建設,如今,歷時五年多的大橋建設進入到竣工沖刺階段,等待交工驗收,而建設者們也將迎來工地上的最后一個春節(jié)。新春走基層,記者來到了這座“超級工程”的建設現(xiàn)場。
圖: 記者(左)與周子明一起巡檢焊接點
1月10日上午,距離春節(jié)不到20天,我和常泰長江大橋駐現(xiàn)場設計代表周子明又來到大橋南側主塔下。走在剛鋪裝完成的橋面上,他準確找到防撞欄桿上的每處焊接點后,或彎腰或蹲下一處處仔細查看。
周子明介紹,常泰長江大橋屬于鋼結構橋梁,涉及到連接、焊接等等工藝,雖然現(xiàn)在已經安裝完畢,但作為設計人員,還是定點定時“回頭看”,檢查是否符合當初的設計要求。
圖:2023年9月,常泰長江大橋完成北岸首對鋼桁梁對稱懸拼
今天,周子明還有一項主要工作,就是和現(xiàn)場施工人員一起,對已安裝完成的斜拉索阻尼器進行檢查,確保安裝情況和設計一致。五年間,周子明看著這座大橋從無到有,橋面的每一段路,他記不清楚走過了多少遍,工程臨近尾聲,他的神經依然緊繃著。周子明說,常泰長江大橋采用兩個索面斜拉橋,由于橫載重量不對稱,上下游斜拉索的索力也不一致,因此在鋼梁架設的過程中,施工條件并不“完美”,要保證安全可控,必須小心再小心。
圖:2024年5月,建設者在施工現(xiàn)場進行斜拉索安裝作業(yè)
這幾天,常州氣溫低于0度,而江面上體感溫度比地面還要低五六度。潮濕的天氣,加上呼嘯的大風,站在橋上我們感到刺骨的寒冷。不過,相較于冬季施工的艱苦,工程技術上的突破同樣艱辛。
圖:“非對稱”設計是常泰長江大橋的“亮眼名片”
常泰長江大橋是長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、城際鐵路、普通公路三種方式于一體的過江通道。大橋主體設計為兩層,如果按照常規(guī)的“對稱結構”設計,下層兩側一級公路與地面公路對接時,會形成660畝的夾心地。如何規(guī)避?設計團隊進行了大膽創(chuàng)新,周子明說:“設計團隊將兩線鐵路放置在上游側,將四車道的普通公路放置在下游側,這樣非對稱的橋梁布置形式,是創(chuàng)新,更是挑戰(zhàn)?!?/p>
圖:2024年6月,常泰長江大橋實現(xiàn)“毫米級”精準合龍
放棄慣用的“對稱結構”,把鐵路和公路各放一邊,這種“非對稱方案”不僅解決了“夾心地”問題,還節(jié)省3.3億元工程款,但對橋梁建造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于是,一項項技術革新在實踐中誕生。使用輕型化鐵路橋面系結構、增大上游側斜拉索索力等等。去年6月,大橋實現(xiàn)了“毫米級”的精準合龍。
圖: 席標在橋面檢查鋪裝工程細節(jié)
與其他國內在建的超級工程一樣,常泰長江大橋也創(chuàng)下了多項世界第一:最大跨度斜拉橋、最大跨度公鐵兩用鋼桁拱橋、最大連續(xù)長度鋼桁梁。每次提到這些紀錄,周子明都很自豪。在與周子明一起巡查焊接點的橋面上,我遇到了“老熟人”----常泰長江路面施工項目副總工程師席標。和去年夏季見面時相比,這位“95后”小伙子的皮膚更黑了,但之前深刻在臉上的疲憊感少了許多。
圖:2024年11月,常泰長江大橋橋面鋪裝順利完工
作為數(shù)次到大橋建設現(xiàn)場采訪的記者,我親眼見證路橋人四季辛勞。炎炎烈日下,他們在酷暑中穿著長褲長衫作業(yè),汗水浸透衣衫;風雪凜冬里,他們在溫度最低的夜間連續(xù)鏖戰(zhàn),會開玩笑地說感覺鼻子凍掉了。席標說,建大橋過程中經歷酸甜苦辣,就像養(yǎng)育孩子長大。
圖:寒冬酷暑中的奮斗身影
常泰長江大橋預計將今年上半年完成交工驗收,所以像周子明和席標這樣的工程建設者們,將在這里度過建設階段的最后一個春節(jié)。
圖:常泰長江大橋預計將今年上半年完成交工驗收
而每一座大橋,也承載著自己的期待。遠眺常泰長江大橋,它橫跨長江之上,宛如一架白色的巨型豎琴,即將奏響更加悅耳的長江之歌。 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常泰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現(xiàn)場副指揮長李海峰介紹,大橋的建成,將對服務推進“一帶一路”交匯點建設、更好地服務于長三角一體化發(fā)展和長江經濟帶發(fā)展戰(zhàn)略,促進揚子江城市群的協(xié)調發(fā)展,實現(xiàn)兩岸跨江融合具有重要意義。
【記者手記】
“建好一座橋,造福一方百姓”,周子明告訴我,這五年多來,這條標語就一直掛在建設現(xiàn)場。一座橋就像一道彩虹,連接著兩岸的經濟生活,也連接著百姓和橋梁人的心。
這五年多里,很多建設者像周子明、席標這樣,把項目工地變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,與家人的聚少離多已成為生活的常態(tài),只為“天塹變通途”,他們用智慧和汗水詮釋著對職業(yè)的熱愛和執(zhí)著。走訪中,對于“超級工程”這個詞,我有了更深的體會,逢山開路,遇水架橋,這也是對建設者們的驚嘆與贊美,是他們艱辛與輝煌的寫照,“超級工程”,就是由這些超級厲害的人來完成。
預計今年上半年,常泰長江大橋將完成交工驗收,正式通車。當我們享受著橋梁帶來的便利時,他們可能早已收起行囊奔赴下一個建設現(xiàn)場。工地在哪!家就在哪!這就是建設者們不變的承諾。
- 喜迎2025江蘇兩會|江蘇加快打造發(fā)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2025-01-15
- 常州武進:農家書屋“小陣地”,鄉(xiāng)村振興“大舞臺”2025-01-15
- 我請代表捎句話②︱鄉(xiāng)村振興,需要更多新農人2025-01-15
- 在唱念做打中,走近鄭板橋的“枝葉總關情”2025-01-15
- 新春走基層 | 老街“上新”,非遺“味濃”2025-01-15
- 新春走基層|出海的漁船回來了!2025-01-15